联系我们| 邮箱登陆

炼造金刚钻,觅得矿藏源

来源: 作者:二九〇所 吕文军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27日


  

  水涓涓自始流,流浸了地质学会的百年风华。一颗种子意味着一片绿洲,一个好的想法意味着一片光明。在军阀割据、社会混乱的背景下,百年前二十六位创始人在北京兵马司胡同9号内贫瘠的土地上种下希望的种子,自此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并且始终以学术属性作为本质职能,用先进技术方法促地质行业见贤思齐。作为一名核工业地质钻探人,我仰取俯拾。

  钻探是什么?这是初入大学时一位师长问我的问题。至今依然清楚的记得那句铿锵有力的回答:找地下的宝贝。他的笑而不语让我产生了怀疑,一股热流浸透了我的脖根,像极了桑拿房里迷雾笼罩下红透的木炭。于是我开始了穷根寻叶的漫漫之路。一曲春魂,三月沐风,在查阅钻探史、走访钻探工后,我验证了自己的答案。从此,炼造金刚钻成为了整个求学期间的目的,也决定了用这一腔热血,融进那千米深岩去觅得矿藏源。

  天宇浩渺,探五湖四海之矿藏。毕业后,有幸成为了核工业地质的一员,从事着自己喜欢的钻探行业,期间吹过二月通辽盆地的烈风,淋过六月金沙江畔的噪雨,也看过寒夜塔城盆地的繁星,听过初晨诸广山上的鸟鸣。然而道路坎坷事不期,孔内事故频发,技术方法的匮乏使我似是而非无从下手。经中国核工业地质局的统一安排,有幸参加了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交流年会,才知道原来那些自以为浩瀚渺茫的先进技术可以在现实中应用的那么笔精墨妙。这也是我和中国地质学会的第一次正面接触,切身感触到了技术的强大力量。在今后的日子里跟随中国地质学会在青海共和盆地探讨了绿色勘探及科学钻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设备,在山西大同天镇学习了高温地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见贤思齐,择善而从。近年来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多次组织内部技术培训交流,邀请行业内相关专家参与指导教学,不断拓展了我们这些一线技术人员的视野,为钻探技术创新和业务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砥砺前行,攀万重千山之顶峰。为切实提高自身技术实力,铸造钻探铁军,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支持我们这群钻探队伍“出去闯一闯”。行路难,我们用箩筐背过一袋袋的材料翻越过峨眉山的竹林,在近40℃高温下用脚步丈量过帕米尔高原。始到金,近年钻探市场项目捷报频传,不断涉足页岩气、煤层气、地热勘探、地震深井等重大项目,并取得较好社会反响,这与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委员会相关老师给予的技术支持与孜孜教诲密不可分。

  与时俱进,引领创新。在中国核工业地质局统一领导部署下,我们这群钻探人开展了钻头研发、搬迁设备改进、防斜保直、井身结构设计优化、小型泥浆净化系统研发等一系列生产中科研,项目提速增效显著,近两年平均台月效率提高19.37%;另有幸参与完成了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承担的国家科技部“华南热液型铀矿基地深部探测技术示范”重点研发项目长江1号科研深钻,自钻孔开工以来,我们围绕安全、环保、提速增效、事故处理等方面,先后成立了3个攻关小组,实行正排工序、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有效提高了工作执行力,钻孔终孔深度1709.34米,创造了华南地区最深铀矿钻探记录,在1550米深度发现了我国目前深度最深的厚大工业铀矿化,刷新了我国铀矿化发现的最深记录,获得中国地质学会2020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同时积极参与自然资源部第二批绿色勘查示范项目申报工作,最终“广东省诸广矿集区绿色勘查项目示范工作”成功入选,实现了全国硬岩绿色勘查示范项目零的突破。

  征程正未有穷期,不待扬鞭自奋蹄,百年新局已经开启,回首过去,在中国地质学会的科学指导下,我们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展望未来,我们也定会众志成城、携手并进。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愿我们这群年轻的地质人用坚定的眼神指引着夯实前行的脚步,与那满腔的热血聚河入海,奔流不息!